close

「流浪回來,什麼都不怕」這是我在誠品翻這本書的時候最打動我的一句話,因為我想要去流浪...

台北往台東的火車上,我靜靜的閱讀「趁著年輕去流浪」這本書,書中一則一則流浪到國外的故事都深深的觸動著我,也讓我身體中帶著流浪因子的血液不斷的加溫沸騰。很多時候,有夢想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即使每天想像都可以覺得很快樂。

 

「趁著年輕去流浪」的起緣是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林懷民說:「年輕人築夢的勇氣,落實夢想的毅力,是社會進步重要的本錢。」

 

看完這本書之後,覺得自己一個人流浪可是一種旅行的方式,也可以是發現內在心靈的過程,很多時候再流浪的過程會遇到一些困難、阻礙,我們必須要一個人去面對、選擇,也往往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更加的認識自己,甚至跳脫自己原有的位置,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自己甚至是自己摯愛的這片土地。

 

鄭宗龍:「當你身邊沒有手機、沒有電視,甚至沒有朋友時,你才有辦法把自己歸零,好好的整理自己...,漸漸的,就會知道自己下一步要怎麼走。」

吳欣澤:「如果你的生命有個缺口,無法讓你跨越;或者你的生命沒有缺口,讓你更完美。不妨嘗試去旅行。」「流浪回來,我什麼都不怕了。」

謝旺霖:「走得越遠,看得就越近。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你所遇到的問題都是切身的。每一次的出走,其實都是為了回歸原生的土壤,為了更貼近自己的心靈」

劉亮延:「一個人旅行最大的好處,是給自己一個不對誰說話的機會。」

 

本書的內容當中,可以看到很多人選擇到印度去流浪,在恆河邊可以看到生命的全貌,生老病死,那會是多麼直接的畫面,或許就是因為看到了,對於一些事情或許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在意的事情或許也會變得不一樣,只是現在的我,這是我目前最無法去碰觸的部份,或許我去面對,對於生命的定義也會有不同的看見。

 

已經忘了是多久之前的感覺了,常常會想像著自己一個人旅行,後面背著背包和相機走在歐洲的街道上,街道是由石磚所鋪成的,兩旁是中古世紀的建築風格,天氣很冷,我帶著毛帽、圍著圍巾在拍照...,這是我的夢,一個真實又虛幻的夢。過去的我,常一個人在台灣旅行,在過程中我確實也體會到了很多不一樣的生命經驗,因為旅行,讓我的生命更豐富。而現在的我,對於過去的想像卻不再覺得那麼遙遠,彷彿我明天就可以去做的事情一樣,「趁著年輕去流浪」更堅定了我去追逐夢想的想法,或許我現在不做,真的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我實在不想去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其實我不知道我的未來會是如何,我也不知道我未來的計畫會是如何,當下的我只知道「趁著年輕去流浪」!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成功的機會就大得很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stin 的頭像
Justin

觀景窗的記憶

Jus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