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09-16]嘉蘭044.jpg

  災變發生已經一個月的時間,有機會跟一位心理師朋友進到災區去協助拍攝一些照片,希望能夠透過影像的紀錄,讓這次受災的朋友們可以藉由照片更完整的看見所有辛苦揮汗重建的過程與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文化和熟悉的景象,因此就在不打擾重建的過程和騷擾受災的朋友的前提之下去拍了這次的照片,也分享給會來我部落格關心的朋友!

【破壞】

  「莫拉克」這三個字,會深深的被記得在嘉蘭人的腦海中。因為颱風無情的肆虐,大量的土石流並沒有依著原有的河道向大海流去,而是不斷的向岸邊侵襲,造成台東嘉蘭部落約有五十幾戶的民房受到損害,也是台東受創最嚴重的地區。印象很深刻的一個新聞畫面,是由原住民電視台所拍攝,畫面當中一個中年男子站在岸邊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房子瞬間倒入了太麻里溪中,一旁的婦人不斷大聲的哭泣,男子則是表情肅穆,看著這一切的發生,當時各台新聞畫面不斷的重播,一幕一幕都震撼著所有人的心。

[2009-09-16]嘉蘭072.jpg

[2009-09-16]嘉蘭025.jpg

[2009-09-16]嘉蘭026.jpg

[2009-09-16]嘉蘭027.jpg

[2009-09-16]嘉蘭040.jpg

[2009-09-16]嘉蘭042.jpg

 [2009-09-16]嘉蘭047.jpg

[2009-09-16]嘉蘭048.jpg

[2009-09-16]嘉蘭049.jpg

[2009-09-16]嘉蘭055.jpg

[2009-09-16]嘉蘭056.jpg

[2009-09-16]嘉蘭058.jpg

[2009-09-16]嘉蘭045.jpg


  

【文化】

  很多的房舍毀壞了、橋樑斷裂、道路中斷,帶得走的是有形的東西,帶不走的是嘉蘭族人所擁有的的排灣血液、樂觀的態度和堅韌的精神。

[2009-09-16]嘉蘭053.jpg

[2009-09-16]嘉蘭057.jpg


 

【重建】

  在台東嘉蘭部落,由台灣世界展望會協助中繼屋的搭設,中繼屋係由建築師謝英俊設計,謝英俊建築師過去也曾經協助過九二一和四川地震的重建,考量到原住民的居住習慣,因此中繼屋的搭設與九二一時的不同,也採用了較為寬敞的設計,座落的地點也可以清楚的看見大海,而中繼屋搭設的方式也由受到災害的朋友親自動手搭建,等到未來確定搬遷的地點之後,也可以將現在所居住的中繼屋完整的搬遷到新的地點,除了地基之外,其他的部分都是可以重新再利用的。

[2009-09-16]嘉蘭024.jpg

[2009-09-16]嘉蘭001.jpg

[2009-09-16]嘉蘭002.jpg

[2009-09-16]嘉蘭003.jpg

[2009-09-16]嘉蘭004.jpg

[2009-09-16]嘉蘭005.jpg

[2009-09-16]嘉蘭009.jpg

[2009-09-16]嘉蘭011.jpg

[2009-09-16]嘉蘭014.jpg

[2009-09-16]嘉蘭017.jpg

[2009-09-16]嘉蘭018.jpg

[2009-09-16]嘉蘭019.jpg

[2009-09-16]嘉蘭021.jpg


 

【信仰】

  信仰,是在漫長重建道路上很重要的內在支持。我們總是能夠很直接的看到外在硬體的重建,而比較容易忽略內在的滋養與關注,這往往也是很重要的環節,有一些部分原本就存在生活中,特別像是宗教,在嘉蘭有天主教、基督教和其他不同的信仰存在,在難過、失望、擔心、害怕的時候,有時候信仰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支持。

[2009-09-16]嘉蘭046.jpg

[2009-09-16]嘉蘭062.jpg

[2009-09-16]嘉蘭063.jpg


 

【希望】

  希望感,是很抽象的字詞,更可以說是種感覺,但也是在無形當中很需要的一種力量。有希望,才有能量能夠行動,才會相信明天一定會更美好,即使在逆境中,仍然充滿著無限的可能與希望,就像夾縫中生存的小草,儘管外在的環境多麼惡劣與不穩定,曲著身體也要勇敢的長大。

[2009-09-16]嘉蘭066.jpg \

[2009-09-16]嘉蘭067.jpg

[2009-09-16]嘉蘭068.jpg

[2009-09-16]嘉蘭037.jpg

嘉蘭重建的路,很漫長,即使困難重重,卻也一定要走下去,延續的不單單只有生命,也包括了傳統與文化。因為記得發生過的一切,因為記得文化裡留著排灣的血液,所以要繼續堅持,繼續抱持著希望,因為...還有路要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stin 的頭像
    Justin

    觀景窗的記憶

    Jus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